診斷原料:殼多糖酶3樣蛋白1——良好的肝纖維化標志物
2024-04-08我國肝癌(hepatocellular carcinoma,HCC)發生率居于所有腫瘤發生率的第4位(男性第3位),僅次于肺癌、胃癌和結直腸癌,死亡率更是僅次于肺癌排第2位。目前肝癌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、血清標志物、穿刺活檢等手段。但是實際上,大多數病人都不愿意去做肝穿,從而導致許多病人被漏診漏治。尋找無創檢查手段可以精準檢測肝纖維化及其分期,為患者盡早開始治療提供依據。
其中的肝纖維化無創檢查技術中提到:血清標志物中,血清殼多糖酶3樣蛋白1(Chitinase 3-like protein 1,又稱YKL-40)或可預測ALT(血清堿性磷酸酶)正常或輕度升高患者的中、重度肝臟纖維化。
CHI3L1(Chitinase 3-like protein 1,又稱YKL-40,殼多糖酶3樣蛋白1,簡稱殼酶蛋白)是殼多糖酶家族的一員,但其無殼多糖酶活性,在炎癥和組織重塑中起重要作用。CHI3L1參與機體炎性反應,對細胞增殖、激活、遷移等過程有調節作用。
CHI3L1臨床意義
血清CHI3L1是一種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肝纖維化分期和診斷的血清學標志物,可預測ALT正常或輕度升高患者的中、重度肝臟纖維化,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I3L1濃度可顯著升高。此外,酒精性肝硬化、慢性丙肝患者肝纖維化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均會升高。
CHI3L1可以結合殼多糖,但沒有酶的活性,在炎癥和組織重塑中起重要作用。是肝臟分泌到胞外基質的蛋白,在肝硬化、肝纖維化時表達明顯增高,CHl3L1表達水平反映了肝硬化、肝纖維化的程度。
CHI3L1在免疫應答、炎癥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,可以調節腫瘤微環境影響腫瘤的生長、轉移和對治療的反應等,推薦CHl3L1成為一種新的腫瘤標志物,用于預測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后。
隨著脂肪肝越來越普遍,有15%-20%的單純性脂肪肝會變成脂肪性肝炎,30%-40%脂肪性肝炎會產生纖維化,最終有15%-20%會變成肝硬化,2%-13%會變成肝癌,還有少部分病人從單純性脂肪肝直接變成肝癌。CHI3L1作為良好的肝纖維化標志物,對于早期檢測出肝纖維化,推進無創檢查手段有重要意義。